天天时讯:黄多多塌房后,黄磊的“真面目”也揭开了
黄多多的 " 翻车 " 事件,仍在持续发酵。
起因是一则视频。
(资料图)
画面里,她饱含感情地朗读着儿童绘本。
可,读错的字,一个接一个。
" 防御 " 读成 " 防卸 "。
" 闯荡 " 读成 " 装荡 "。
" 一桩桩 " 读成 " 一株株 "……
没有特别难的字,更没有生僻字。
很难想象,这是已经高二的黄多多会犯的错。
毕竟,在大众认知里,她是典型的 " 别人家的孩子 "。
8 岁翻译英语绘本。
10 岁创作英语剧本。
13 岁获得国际大奖。
上得了舞台。
创作得了作品。
乖巧懂事。
履历优秀。
如今这一出,确实把黄多多,从神坛上拉了下来。人们不禁怀疑:她过往表现出来的 " 优秀 ",是否也掺杂了水分?
更雪上加霜的是,近几年来,她都被曝光得太过彻底。
剪发。
染发。
做指甲。
做造型。
各种芝麻蒜皮的小事,轮番热搜轰炸。
大家早已逆反。
因此,这次读错字一事,被无限放大。
17 岁的黄多多,深陷舆论漩涡,非议缠身。
但今天,我并不想对她做进一步的批判,而是想聊聊她身后的那个男人:黄磊。
曾经的他,也是美男子一枚。
长发飘飘。
气质斯文。
一个徐志摩,奠定了他 " 文艺青年 " 的形象。
只可惜,时过境迁,年纪大了以后,他并没有升级为 " 老戏骨 "。近几年代表作俨然只剩两样。
一个是综艺。他秀厨艺,忆往事。
另一个便是 " 好丈夫 " 兼 " 好爸爸 " 的身份。可以说,家庭绝对是黄磊所有 " 作品 " 中,最浓墨重彩的一笔:
数不尽的通稿,描述着黄磊的宠妻之道、爱女有方。
赞叹声。
羡慕声。
络绎不绝。
他们一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家庭样板。
但现在,黄多多翻车了。
藏在这完美家庭背后的种种问题,得以曝光。
而如果要深究,我们会发现——
根源就在黄磊。
有人是这么形容黄磊的:一个半开明、半封建的家长。
他允许 12 岁的多多,染发、烫头、做指甲,花式追求美丽。
也会在 15 岁的多多传出绯闻时,表示理解。
" 懵懵懂懂喜欢上一个男孩,这是很正常的。"
但除去这些,黄磊又表现得格外传统。其中最明显的一点,就是控制欲。
年幼的多多曾说:" 家里最害怕的人是爸爸。"
为什么?
因他是家中权威。
而且控制了方方面面。
他骗过小多多:" 爸爸有一副望远镜,无论你在哪儿,我都能看见,所以不要做什么坏事哦 ……"
一次,多多住在奶奶家。到了晚上,黄磊需要问候一番。
但他的第一通电话,先打给了妈妈。
" 今天多多都干了什么,有没有表现不好的地方。"
都了解清楚了,他再联系多多。
接着,他便如数家珍般,复述多多做过的事,让她相信,自己有一个望远镜在监视的事实。
如此压力下,本就乖巧的多多,愈发被吓得动弹不得。节目现场,黄磊笑着说:自己只要念 " 黄忆慈 " 三个字(多多全名),无论何时何地,她都会立马安静,变得听话。
黄磊只是在描述一个现象。
可没想到,那三个字一出来,身旁的多多反应很大,几乎是立即远离了他。
任凭黄磊怎么劝慰:这次没事,我只是在举例子。
她都没再多言,只是默默抱紧妈妈。
黄磊并不是那种,能和孩子彻底抛开规矩," 玩 " 在一起的家长。
纵使在某些方面,他会给予一定自由。
但内心深处,他仍有一套标准,需要孩子去执行,去实现,并且不能有纰漏。
《爸爸去哪儿》时期,有过一个鼓励孩子们分享的环节。
当时多多 8 岁,完成得很好,与小伙伴分享了美味。
考验结束后,黄磊来到女儿身边,却还要灌输大道理。
" 如果刚刚桌上,是你不喜欢吃的食物怎么办?"
对此,多多的第一反应是:" 扔掉!"
童言无忌。
可惜,黄磊没被逗笑,开始输出:诶这不对,你应该如何如何 ……
不知道对于这所谓的 " 正确答案 ",多多记住了多少。但无疑,在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说教中,她看眼色的功力渐长。
一次,汪涵让她讲讲校园生活。
刚开口,她的兴奋劲儿掩饰不住:" 我读的是英国学校,英国学校和国内的学校很不一样 ……"
但很快,她的势头弱了下去——因为黄磊在悄悄提醒:讲你几年级就好了。
下一秒,她照做:我三年级。
就这样,结束。
她变得没法随心所欲,凡事都局限在两个标准:
怎么做,爸爸才会高兴。
于是,久而久之,她愈发懂事——
大人们问:" 喜欢爸爸还是妈妈?"
她张口就是满分答案:不能问这个问题,如果你说爸爸,那妈妈会伤心,她平时那么辛苦;如果说妈妈,那爸爸也会伤心,他赚钱养家 ……
现场充满赞叹。黄磊笑着,确认大家的反应。
其实,这并不是多多第一次在镜头前,遇到这个问题。她上次的回答,内容也是一样。
只是情绪,更加外放。
刚听到问题,用力地跺了跺脚,眼睛瞪大,看起来很是愤怒。
还追问了提问题的人是谁,在哪。甚至,难过地抹了抹泪。抛开是否过激这点,我们不难发现:多多性格敏感。这一特质,是把双刃剑。
引导得好,就是早慧的启蒙。
不好,那就只会加重内心的挣扎,痛苦纠结。
很遗憾,现在的多多,似乎成了后者。
因为父母,都没法带她走出困境。
黄磊是始作俑者。
而孙莉,又是他控制欲下的另一个 " 受害者 "。
相信大家都对黄磊和孙莉的故事,略有耳闻。相差 6 岁。
师生恋。
孙莉毕业没多久,就结婚退圈,安心在家,相夫教子。
留给观众的——
除了几个配角,就是她温柔娴静、人淡如菊的形象。
黄磊都感叹:" 她性格特别好,估计你让她捅谁,都是特温柔的一刀。"
很长一段时间里,他们都是让人羡慕的。因幸福美满。
因岁月静好。
不曾想,美好背后,满是洗脑、妥协和退让。
孙莉曾对着丈夫,半开玩笑:" 以后别再给我洗脑了。"
众人大惊:什么洗脑?黄磊淡定接过话头:" 比如有一次,我洗完澡忘关灯,她说我,但我马上反问,你怎么知道是我呢,你记东西不是不行吗,刚刚不是你没关吗 ……"
如此攻势下,孙莉都懵了:" 啊,难道真是我吗?"你看,黄磊就是这样,轻松地夺回了主导权。好多次,孙莉事后才反应过来,默默记在心里,打算下次用上。
可,每一次都是重蹈覆辙:
又被黄磊给绕了进去。
谢娜都忍不住吐槽:" 你攒的例子再多,也架不住他会洗脑啊!"这样的洗脑,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孙莉怕是也说不清了。
她只记得,两人刚在一起时,妥协的都是黄磊。
后来,关系稳定了,她成了退让的那一方。
不过对于这个说法,黄磊是一百个不同意。" 不是的,因为你真错了,而且有时我们商量,她就没有意见 ……"
他拿酸菜与钻戒作比。" 其实,酸菜比钻戒更值钱吧。我们没办婚礼,没买钻戒 ……"
李静问孙莉:真的吗?那一束花和一盆菜放你面前,你选什么?
那一刻,镜头聚焦。
所有视线集中。
大家都等着孙莉作答。
而她纠结几秒,正欲开口——
黄磊抢过了话头:" 菜花,哈哈!"
然后,又是老操作:扯了一堆有的没的,夺回主导权。
其实,孙莉的 " 失语 " 不难预料。黄磊好为人师,有目共睹。
《向往的生活》里,他输出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《爸爸去哪儿》里,他又大讲教育观。
天大地大,哪里都是他的舞台。
孙莉和他之间,本就有难以跨越的鸿沟。
年龄。
阅历。
财富。
地位。
甚至爱好。
甚至性格。
男强女弱,长此以往,必定是温柔的、弱势的一方服软。
就这样,黄磊一步步引导着孙莉,往自己理想的方向走。
两人带年幼的多多,参观斯坦福大学。
迎着丈夫的镜头,孙莉立誓:" 我回去一定强迫多多学习 ……"
而多多的言行,又何尝不是黄磊意志的体现?被问新年心愿。
别的小女孩,是 " 长成长头发,剪也剪不掉 ";
黄多多的新年愿望,令人瞠目结舌。" 让妈妈再生一个弟弟,这样家里就有 3 个宝宝了 ……"但就在刚刚,她还在说," 妈妈费了很难才生的我。"既然很难,为什么还要妈妈再生一个?
何炅都惊了下。之后找补道:" 这,这应该不是有人教的。"
后来的事,我们也知道了:孙莉三胎得子,终于儿女双全。
至于多多的斯坦福,目前尚未有结果。
但,可想而知,黄磊一家大概是以此为方向的。
在家中,孩子们年幼,孙莉性子软。黄磊说往西,没有人会反对说往东。
他把控着大局。
他的标准,就是一切。
无论对错。
说来也讽刺。三胎争议后,黄磊公开表达:" 其实我是重女轻男,我想家里有 3 姐妹。"
但,他所谓的 " 重女 ",就是如此吗?将未成年的女儿,一次又一次地推上风口浪尖。
被审视。
被批判。
而他,坐收渔翁之利,却几乎从不帮着辩解任何。
多多配音被夸。
他得意洋洋,还补一句:" 主要因为她的虚荣心。"
如今,同期星二代纷纷冒头。森碟打网球。
贝儿唱歌。
王诗龄出国读书。
奥莉练花滑 ……
他们没有热搜轰炸,也或许不像多多那样 " 全方位 " 发展。
但低调、坚持、专注一事。
对比之下,多多更显不讨喜。
毕竟,根本没有真才实学," 既要又要还要 " 的态度,实在不可取。
当然,贪心的是多多,还是另有其人,仍是一个 " 未解之谜 "。
如今的局面——
有多少,是多多的手笔。
又有多少,出自她的本心。
犹记得,多多 8 岁那年。
黄磊夸道:多多是一个特别懂事和坚强的孩子 ……
语气里,似有心疼。但更多的,是骄傲。
很可惜,当年这句夸奖,成了当下多多身上的最大束缚。
因为懂事,不仅意味着顺从、妥协、退让。
最可怕的是,还有牺牲自我。
标签: